尋餐提示:創(chuàng)業(yè)有風險,投資需謹慎 備案號:蜀ICP備2021016936號-3
版權所有:尋餐網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使用
尋餐網公眾號
尋餐網微博
最近,海底撈開了家火鍋食材超市,大佬一出手,免不了要引起外界的紛紛揣測,我們先來看看是怎么回事兒:
01 海底撈外 賣自提 店不簡單
前不久,海底撈在北京開出了一家名為“海底撈外送食材自提站”的門店,門店位于朝陽區(qū)的聚福苑小區(qū)門口,店面面積將近40平方米。
從名字上看,這家店的用意很清楚,就是做海底撈外賣的自提點。但其實不然,海底撈在這家門店上賦予了更多火鍋食材零售的任務:
門店售賣海底撈的火鍋食材,比如涮燙類的羊肉卷,鴨血,還有鍋具,蘸碟小料;此外,還有部分燒烤食材:有牛肉串、羊肉串、羊腰串,以及不少半成品家常菜,魚香肉絲、酸湯肥牛、番茄魚、鮮椒魚等;店內還配備自助買單,消費者選完后,可直接手機支付。
名為外賣自提門店,實為火鍋食材售賣門店。
也正因如此,這家門店的出現才引起了業(yè)界的諸多討論:海底撈借火鍋超市入局新零售;堂食火鍋將迎來新變化,市場份額會被瓜分掉一部分…
雖然目前還沒有辦法給出最后的結論,但結合最近一段時間的變化,唯一可以確定的是,火鍋食材超市,來者不善!
02 眾多玩家涌入賽道
從公開的數據可以看到,火鍋食材店已經吸引了眾多玩家進入,有門店數量已經在5000家以上的鍋圈食匯、獲得今日頭條全資子公司投資的懶熊火鍋、川鼎匯、九品鍋,以及餐飲品牌蜀大俠火鍋孵化的火鍋食材品牌自然讒等,另外三全食品,海欣食品,海天味業(yè)等知名食品公司也開始進入這個賽道。
→火鍋食材超市,各品牌近況
然而事實上,火鍋食材超市并不是什么新鮮玩意兒,它的前身就是火鍋到家外賣:
2015年專注上門火鍋的董火鍋,創(chuàng)立僅三個月,就拿到了500萬天使融資…
2016年成立的鍋否準備將火鍋消費場景延伸至家庭、聚會等私人空間。抓住”懶人經濟”的核心痛點,展開了一場事無巨細的場景突圍…
例子還有不少,就不一一舉出。但基本上都是火鍋到家外賣,也就是下單后,直接快送到家,現在是,消費者直接在小區(qū)門口就可以買。
然而這細小的差異,也許正是火鍋食材超市這門生意的關鍵所在:
供應鏈。
多位知名餐飲從業(yè)者表示:海底撈這樣的巨頭之所以有更大機會能做這門生意,原因在于海底撈打磨多年的供應鏈,2013年,海底撈拆分出了專做供應鏈的頤海國際。如今這家生產火鍋底料的公司,且已經港股上市,市值也是相當驚人。
海底撈拆出的另一家獨立公司蜀海,除了給海底撈供應菜品,也給“7-11”以及航空配餐企業(yè)-北京航食、熱辣壹號、魏老香;青年餐廳、九毛九、新白鹿、等品牌提供供應鏈服務。
“火鍋食材種類的多樣性,注定了食材上游廠商需要將食材進行集約化,規(guī)?;慕y(tǒng)一采購,和配送,以達到效率的最優(yōu),和品質的最優(yōu),進而達到成本的最優(yōu)。這或許也是上述的這些火鍋外送平臺們失敗的緣由之一 ?!币幻惋嫃臉I(yè)者向讀sir說道。
03 現在入局火鍋食材超市,是最好時機嗎?
有的時候,一件事情的成功與否,取決于趨勢,但更重要的是時機對不對。 受今年的疫情的影響,“家庭火鍋”的消費場景和需求得到更進一步的強化和激發(fā),今年年初,一大批餐飲品牌為了拓寬銷路,都紛紛轉向火鍋外賣到家,大龍燚更是在今年的2.3月份,外賣逆勢增長,外賣增長率達到近700%。
顯然眼下對于火鍋食材超市來說,是一個不錯的時間窗口。然而“家庭火鍋”是否是疫情壓制所呈現出的暫時性的需求,還是會變成將來持續(xù)性的需求,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。
因為需求是可以慢慢被創(chuàng)造出來的,讀sir做了一個大膽的猜想:當進入的玩家變多以后,競爭的激烈,必然會引起瘋狂的討好的消費者的競爭,比如:補貼。如同當年互聯網的滴滴大戰(zhàn)UBER一樣,在這種極度的競爭格局中,消費者的需求會被慢慢培養(yǎng)出來,如同我們今天“滴滴一下”早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了。
當然,火鍋食材超市也并不是就能橫掃一切。門店始終是餐飲的基礎:
首先,火鍋這個品類本身是一個強社交屬性的產品,在門店吃火鍋,更容易讓消費者感受到門店的氣氛和熱鬧的氛圍。
再一個從產品角度說,門店目前仍然是菜品最優(yōu)的呈現場所。舉個例子,火鍋最常見的食材:牛肉和毛肚,不管是在超市和火鍋食材超市,牛肉和毛肚類基本上都只能買到冷凍或者冷鮮的,但是在門店能吃到新鮮的牛肉和毛肚,一字之差,口感天壤之別。
另外,就是上文所提及的供應鏈,以及品牌的運營效率,這些都是制約火鍋食材超市這么生意比較關鍵的地方。
總之,火鍋食材超市,來者不善。當新生事物和特大機遇來臨的時候,我們首先不要盲目地接受 , 也不能輕易地拒絕和過早地下結論 。 我們應該以對自己負責的態(tài)度,用智慧的大腦、敏銳的眼光去耐心、全面地了解;深入、細致地分析。這樣,才能避免與特大機遇擦肩而過,也自然懂得該怎樣去做。
頭條資訊
專欄作者
尋餐提示:創(chuàng)業(yè)有風險,投資需謹慎 備案號:蜀ICP備2021016936號-3
版權所有:尋餐網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使用
尋餐網公眾號
尋餐網微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