尋餐提示:創(chuàng)業(yè)有風險,投資需謹慎 備案號:蜀ICP備2021016936號-3
版權所有:尋餐網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使用
尋餐網公眾號
尋餐網微博
餐飲向下,消費者向上。
縣城不再是以前的縣城。
“走啊,請你喝一杯星巴克。”莎莎過年期間與朋友逛街時,驚喜地發(fā)現縣城開了幾家咖啡館,其中竟然有在大城市才能喝到的星巴克、瑞幸咖啡。
家在容城縣的晨晨明顯察覺到,消費正在向縣城遷移。“我也點詫異,縣城不僅有星巴克、瑞幸、麥咖啡,就連海底撈、馬路邊邊、朝天門火鍋、九田家烤肉、胡桃里音樂餐廳等都紛紛入駐了,吃喝俱全。”據晨晨稱,人口不足30萬的縣城有近50家奶茶店、9-10家咖啡館。
圖片來源:攝圖網
正如晨晨所說,這場自上而下的消費遷移正在很多地方上演,尤以飲品行業(yè)最為劇烈。
通過數據便可以看出飲品的下沉趨勢。在書亦燒仙草的城市分布中,四五線城市占比達到31.96%。據窄門餐眼顯示,書亦燒仙草2022年新開的73家門店中,有8家開在縣城。
另一品牌滬上阿姨,四五線城市的分布占比為24.27%。在其2022年1月份新開的120家門店中,11家位于縣城,甚至有3家落戶鄉(xiāng)鎮(zhèn)。
咖啡行業(yè)也不逞多讓。素來被白領鐘情的高端品牌星巴克放低姿態(tài),向下觸摸消費者。窄門餐眼數據顯示,其2.8%的門店分布在四線城市,1.03%的門店分布在五縣城市。今年1月份新開門店中,有三家位于縣城。
咖啡從業(yè)者盯上縣城,源于一二線市場接近飽和,其亟需發(fā)現新土地;另外在2021年市場估規(guī)模3817億元,2025年預計達到1萬億元市場規(guī)模的誘導下,咖啡行業(yè)仍有新故事待訴說。而咖啡待啟蒙的低線城市乃至縣城仍是一片處女地。
縣城這塊土地不只被咖啡品牌納入“狩獵”范圍,也吸引咖啡愛好者入場。
曾在西安開民宿、當舞蹈老師的萬鑫毅然回到老家三原縣開了一家咖啡館,“我沒有考慮那么久遠,當下就想做這件事,很喜歡聚一波人、品一杯咖啡,享受生活的感覺,我覺得縣城需要一家這樣的咖啡館。”
圖片來源:攝圖網
很多人或許懷揣一份情懷和理想,借開咖啡館親手植下詩意和爛漫的種子;也有部分人看到了縣城掘金機會,Saki就是后者。
Saki因為疫情中斷日本學業(yè),在星巴克、瑞幸咖啡雙重夾擊中瞄準精品咖啡著力點,開了一家40-50平米的咖啡館。她稱縣城正值咖啡風口,此時入局能搶占先機,完成咖啡事業(yè)。
即便部分人對未來表達憧憬,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,這波下沉潮,縣城能否承接住呢?
經營咖啡館面臨著盈利問題,動輒二十多元的咖啡真能被縣城人消化嗎?暫且不提更低價的奶茶等飲品搶奪顧客,就縣城人鮮有咖啡飲用習慣,加上有些人對咖啡的苦味不耐受而言,接受、喜歡和消費之間隔著漫長的習慣培養(yǎng)以及認知培育過程。
最重要的是,縣城人受限于消費能力,又有多少人能為一杯咖啡買單,這部分群體的購買力如何。對咖啡館經營者來說,縣城人口數量、經濟發(fā)展水平都是制約因素。
在縣城開咖啡館,究竟是一場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,還是長周期、高回報的心智+習慣的雙重培育呢?盈利幾何,仍需觀望。
01
縣城咖啡受眾雖少
但我抓住了情緒消費
咸陽三原縣 | 萬鑫 | 28歲 | 樹咖啡老板
回縣城開一家咖啡館是我規(guī)劃中的事情,最終落地在去年8月份。
此前,我在西安開了15家民宿,閑暇之余,還在音樂學院任教,日子自在又愜意。疫情蔓延,民宿生意多艱,去年八九月份西安疫情再起,我索性開啟長休模式。在西安的日子里,我經常漫步城墻根下,走走停停,嘗遍各家咖啡館,其中有一家令我印象深刻。
那家咖啡館并不大,老板是一對母女,在她們身上我看到了詩意般的生活。母親在門口的花園栽種花花草草,店靠近寵物醫(yī)院,店主收養(yǎng)了被遺棄的貓和狗。我在隔壁店學皮具制作,經常點一杯咖啡,閑坐一下午,與店主聊天,看著她侍弄花草、為貓狗織衣服。
一方天地,時間彷佛停駐,和煦的陽光灑進室內,那種安逸、悠閑的感覺讓人心生暖意,就這樣在漫不經心中尋到了我想要追求的生活。加上備孕,我和老公決定回縣城開咖啡館。
其實我明白,從商業(yè)角度來說,當下在縣城開咖啡館并不是一門賺錢的生意。我老家三原縣人口體量小,當地人沒有養(yǎng)成喝咖啡的習慣,甚至對咖啡認知不足,大家更認可奶茶、果茶等飲品??h城開了七八家蜜雪冰城、兩三家書亦燒仙草,就咖啡館市場而言,還是一片荒草地。
這并不代表縣城就是咖啡“絕緣體”。縣城有一家幸運咖,一杯售價5元的咖啡對人均收入僅2-4千元的縣城人來說是“挺香”的,不過受眾多為上班族和學生群體。而縣城原來的咖啡館“掛羊頭賣狗肉”,冠著咖啡館的名字,實則為棋牌室。
在我看來,縣城人對咖啡的理解和接受處于起始階段,受眾小,更逞論對品質、味道有所要求,平凡的小城、平淡的生活中,真正能打動他們的恰恰是新穎、獨具風格的產品,這件產品未必是咖啡,而是溢價,前期的發(fā)展重點就是你拿什么招徠顧客。
情緒價值、氛圍消費是我的經營抓手。自始至終,我都致力于提供一個容納有趣靈魂的地方,通過環(huán)境塑造讓他們釋放身心、躲得清閑、尋得開心,進而接受咖啡。
我們在裝修上比較下功夫,期間不斷更換裝修公司,就為了做出自己想要的樣子,店里的牛皮燈是DIY的,除重裝修外,咖啡館時常有音樂會、電影會。我老公會在店內彈吉他唱歌,吸引一批音樂愛好者,他們彈唱自由,還有消費者自發(fā)玩起劇本殺、狼人殺……
總之,店內不乏各種有趣活動,這與我的初心契合,匯聚一批有趣人,讓他們在咖啡館里度過美好的時光。我也希望將大城市的咖啡文化、新鮮事物帶到縣城,我認為它應該存在。
事實證明小城人對此有強烈需求。
縣城有一個騎車隊,在咖啡館門窗還沒有安裝好時,便天天登門,詢問何時營業(yè)。當時正值夏季,室外擺放了幾張桌子,就開張了。夏季咖啡并不熱賣,果茶類飲品銷量更高,冬季咖啡占比更高,就咖啡而言,普通拿鐵的銷量更高,消費者對它的認知度相對較高。
剛營業(yè)的時候,每天的營業(yè)額大概是兩千元,現在穩(wěn)定在七八百元,以堂食為主,消費者是年輕的上班族、中年女性、已育上班族,這部分人有一個共同特點:生活水平、認知度相對較高。
經過半年的經營,我發(fā)現消費者對咖啡品質要求不高,還沒有達到挑選豆子的程度,他們更喜歡奶咖,起初能接受稍微帶甜的咖啡,慢慢向純苦的咖啡過渡。
就目前來說,縣城的咖啡受眾正逐漸增多,尤其冬季已經擁有穩(wěn)定消費者,我覺得群體已經培養(yǎng)起來,不少人已經對咖啡產生依賴。我的咖啡館90%都是回頭客,雖說咖啡的整體消費頻率不高,但就某種單品來說,比如美式的消費頻率挺高的。另外,有的消費者會主動要求購買某種咖啡。
圖片來源:攝圖網
我個人覺得,眼下的縣城仍待挖掘,咖啡館經營三五年并不是問題。我的店前期投資20萬元,雖然至今仍未真正實現盈利,但我已經培養(yǎng)了一部分人喝咖啡的習慣。隨時間推移,這部分人對咖啡的要求會逐步提高,不同于五元一杯的咖啡,我家出品穩(wěn)定,咖啡豆源自意大利,能滿足他們的需求。最重要的,一年之內,我家咖啡館的環(huán)境氛圍很難在縣城被復制。
縣城也出現了新變化:餐飲品牌下沉。雖說這股下沉風潮暫未吹向咖啡市場,但奶茶市場風頭正勁。比如低價的蜜雪冰城,中端價位的書亦燒仙草已進入。前者的受眾多是學生,后者的受眾是上班族。我家的客單價在16-20元,與書亦燒仙草價格相當,即便這樣,我非但沒有危機感,反而覺得這是個好機會。
首先下沉的茶飲品牌搶奪的并不是咖啡用戶,其次即便咖啡品牌下沉,首要做的也是培養(yǎng)用戶心智,其在一定程度對我的咖啡館有助推作用。
在縣城開咖啡館要“慢下來”,不能太在意投資回報周期,這也是縣城開店最大的弊端:回本周期長。優(yōu)勢也挺明顯,房租、人工成本相對較低;在其他人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率先開店,搶占了發(fā)展先機。
在縣城經營咖啡館,首先考慮的就是獲客問題,在消費者對咖啡產品尚不“敏感”的階段,新潮、時尚、類似網紅樣式的裝修是最好的破冰方法,有很多消費者不一定是奔著咖啡而來,咖啡館的環(huán)境、氛圍才是他們的消費品。
第二個重點是因地制宜,遵循當地人口味調試產品,恰如西安流行酸感的咖啡豆,縣城的一家咖啡館為了做高端產品,上線這種豆子,結果消費者認為咖啡豆過期了,咖啡館老板確實有點操之過急。最后一點是注重服務態(tài)度,一個好的店長的價值不比一件好產品低。
02
200萬人的地區(qū)僅2家咖啡館
在縣城開咖啡館抓住風口
宿遷沭陽縣 | Saki | 24歲 | 有貓咖啡屋老板
縣城一共有三家咖啡館,星巴克、瑞幸和我開辦的小眾咖啡館。
說起來,我開咖啡館的根源在于疫情。我原本在日本攻讀碩士學位,因疫情受阻,上完網課后,轉而在縣城創(chuàng)辦教育機構,做中小學輔導。恰巧當時辦公室內有一臺咖啡機,我又在小紅書看到一篇《500元開一個家庭咖啡館》的帖子,忍不住想要嘗試一番。
最初,我的咖啡生意只是在教育機構的咖啡角展開,也沒有做任何大規(guī)模的營銷,僅在寫字樓粘貼了廣告。
其實一開始,我也挺忐忑,不確定有沒有人喝咖啡,更不知道有多少人喝,只能摸著石頭過河。結果, 沒想到一杯售價16-20元的咖啡,每天的銷量能達到十幾杯。
后來我思考過,首戰(zhàn)告捷大概是位置選對了。我所在的寫字樓都是上班族和考研考編的群體,一來他們對咖啡具備認知,其次功能性咖啡契合了他們提神的需求。
后來教育機構迎頭撞上雙減,我轉換跑道,選擇all in ,將咖啡角升級成咖啡館,依舊開在寫字樓。開店并不是在咖啡角催化下的盲目之舉,想法落地之前,我曾做了一個月的市場調查,摸清縣城咖啡市場的基本情況,并觀察另一家小眾連鎖咖啡館,瑞幸,星巴克的客流量、銷量,并品嘗它們的產品。
最終我得出一個結論:縣城咖啡館行業(yè)正啟航。
雖然咖啡在縣城依舊是小眾產品,體量不大,很多可以定義為偶然性消費、帶動性消費,如某部分群體,像考公考編、上班族某天想喝咖啡,帶動周圍人消費;或者新店開業(yè),同事請喝咖啡,一來二往,消費者逐漸增多。個人認為,咖啡和奶茶一樣,極具成癮性,貴在前期的習慣養(yǎng)成。
而且,縣城人正逐步養(yǎng)成喝咖啡的習慣??h城上班族比較多,還有部分人原來在大城市學習、工作、生活,早已將咖啡當作日消費品,這部分人就是種子,他們在工作穩(wěn)定、成家等因素驅使下返鄉(xiāng),一同帶回咖啡消費習慣,當看到縣城有家咖啡館時,極有可能消費。還有部分在家備考的學生,出于學習需要,也會熱衷咖啡。
圖片來源:攝圖網
最關鍵的是,這些人具備消費能力。我老家,人口近二百萬,平均薪資五六千元,當地重商、重視教育,很多人走出去又返回小城,因此消費基數、消費水平和消費認知并不低。
與咖啡市場正待開采一樣,縣城的咖啡館待“種植”。據我當時了解,縣城在營咖啡館只有瑞幸和星巴克,那家源自成都的小眾連鎖咖啡品牌已倒閉。
星巴克的外賣一天只有十幾杯,很多人看中它的“第三空間”概念,進店談事情,星巴克并沒有上線美團,消費者靠代購才能喝上咖啡,價格高昂。瑞幸在縣城中心商場有一個鋪子,咖啡價格不算高,但消費者隨買隨走,不能與店員產生情感互動,更無法談及和顧客做朋友,它的配送距離也有局限性。
成都的咖啡館出局后,縣城就沒有小眾咖啡館了,但大城市審美正在向小城市遷移,縣城需要一個咖啡口感好、店面又獨具風格的把精品咖啡館。我入局恰好切中差異化,與星巴克、瑞幸相比,競爭優(yōu)勢分別是價格和服務。
深思熟慮過后,我決定繼續(xù)咖啡事業(yè)。國慶期間,有貓咖啡屋開張??Х瑞^規(guī)模大概有四五十平,最多容納20人,我花費一周時間做備料、裝修等事宜,國慶期間正式營業(yè)。店面風格比較小眾,縣城又缺乏獨特的咖啡館,即便位置相對較偏,也吸引了很多人前來打卡。
直到現在,我家仍以外賣為主,外賣端口是美團和微信。二者每日的訂單約三十單左右,店內的穩(wěn)定客流在兩三桌,日出杯量在30-50杯,營業(yè)額略有波動,最多能達到一千元。這個成績說不上多么出色,卻是在靠熟人、靠美團觸達才達成的結果,令人出乎意料的是,我家咖啡館還曾登上宿遷市咖啡館榜單第三位。
如今顧客的復購挺高,核心顧客一周的的消費頻率大概在3~4杯,還有人每天都會下單。
雖說縣城咖啡正在啟蒙階段,但消費者對咖啡也有要求,比如咖啡口感要純正,不能太酸或者太苦,需要取平均值。他們更喜歡大眾化的產品,也就是當下火熱的產品,像一些特調的產品,讓她們接受具有難度。
比如有的咖啡豆偏苦,不討喜。拿我家店來說,爆款產品是生椰拿鐵,推出它永遠不會出錯,我想推出能表達自己創(chuàng)意的產品的想法都被澆滅了。當然也有獵奇心理的顧客,嘗試特調產品。
就目前觀察來看,年齡在25-40歲的消費者是最多的,20-25歲的是第二群體。相比咖啡,縣城人更愛喝奶茶,我查看美團后臺數據發(fā)現,咖啡受眾中,購買我家產品的最多,這些顧客除了喝咖啡外,經常會買茶百道、一點點。究其原因,有消費認知局限,還有地理位置因素,奶茶店多開在人流量大的商業(yè)區(qū)。
我最近正在豐富產品線,增添了甜品,但沒有加入奶茶,這家咖啡館的定位是“做好每日的咖啡”,初心是讓消費者通過咖啡認識我們,并不想做融合類的店鋪。
在我看來,縣城咖啡館正值風口。端倪早已顯現,這一年縣城的餐飲店像花苞一樣綻放,包括諸多連鎖品牌,比如自海底撈進駐后,各種各樣的火鍋店開進縣城,日料店、烤肉店相繼拔起,商圈有幾十家奶茶店聚集,但咖啡館依舊稀少。
供方少,但咖啡需求增長明顯,我家的顧客量逐步增加,而且星巴克代購也足以說明問題。我接下來的目標就是抓住風口,擴大店面,將其做成氛圍獨特的“日常咖啡館”,這片市場至今是空白。
我覺得在縣城開咖啡館能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,也能培養(yǎng)個人全方面的能力,最為關鍵的是搶先入局,能獲得店鋪培育期,當產品足夠好,積攢的忠誠客戶越來越多時,越難被后來者趕超。不過,在縣城開業(yè)也要做好心理建設:所賺未必能達到預期。
對于想要在縣城開咖啡館的年輕人,我有六項建議:一是資金、知識儲備、經驗充足;二是不能過于情懷化,開店的目的是盈利;三是做到產品第一,服務第二;四是不能自娛自樂,要貼合市場;五是要找準目標群體,在縣城,第一大群體就是上班族。另外最好具備一定的設計能力,可以提高店鋪審美,降低成本。
03
咖啡+酒
是我在縣城開咖啡館做出的妥協
咸陽武功縣 | 凌肖 | 28歲 | 咖啡酒館店老板
咖啡+酒是我在縣城開咖啡館最后的倔強。
三年前我曾堅持理想,試圖在縣城開一家咖啡館,使用高端咖啡機、制作高品質咖啡,當時不清楚縣城人到底需要什么,結果在現實面前屢屢碰壁。
這次不像以往那么“軸”,我采取迂回路線,借助“酒館”+“咖啡館”的復合模式進行測試,沒想到成功了。
我家咖啡酒館僅有40平米,一年的房租不到1萬元,前期裝修、購買設備等投資僅4萬元,店內每天的營業(yè)額在1500元-2000元,兩個月實現了盈利,三個月回本。
在縣城再度開店,顯然沒有多年前那樣困難,這有多方因素加持。首先是大環(huán)境利好,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沒有歸屬感,或疲憊或受挫后漸漸回流;國家對農 村、縣城等各方面建設,政策扶持也促使年輕人返鄉(xiāng)就業(yè)。我們當地有電商城,靠電商創(chuàng)業(yè)的人很多。年輕人回歸,也帶回了消費能力、消費認知。
留在本地的年輕人也是有生財之道的,消費力驚人,買一雙鞋子動輒上千元。
消費群體、消費水平皆具,縣城人的消費需求也在“躁動”。我始終覺得越小的地方越需要咖啡館、酒館這種地方,因為大家的精神需求很旺盛。
尤其隨著互聯網全國各地覆蓋,抖音、快手等短視頻普及,很多人看到屏幕中時尚豐富的生活心生向往,當發(fā)現本地有相關場景出現,極大概率想要嘗試。另外短視頻也幫助商家培養(yǎng)了消費者心智。
最關鍵的是,縣城人不似大城市那般,有撲面而來的壓力。拿著3000-5000元的薪資,房價不高,生活悠閑。以我家來說,客單價20元上下浮動,客群以18歲-35歲年齡段的年輕人為主,包括高中生、公務員等。
即便如此,我這次開店依舊不敢冒險,融合了咖啡和酒,前者是情懷,后者是盈利。當地人基本以喝奶茶為主,縣城有30多家奶茶店,但只有我這一家咖啡館。本著初心只做咖啡就會喪失盈利,酒在地方接受度很高,二者的格調和氛圍有共通之處,所以一開始我只賣酒,逐漸添加了咖啡。
目前店內7成的營收來自酒品銷售,3成來自咖啡銷售。
雖然咖啡不是主流,我仍看好它??Х瑞^與奶茶店不同,它不單是提供一杯飲品,咖啡館是帶社交功能的時尚、休閑場所,眼下市場上有需求無供應。
我個人認為,縣城咖啡館正值紅利期。大品牌“看不上”小縣城,趁著他們還沒有反應過來時入局,耐心地深耕幾年,等他們“進攻”時,我早已站穩(wěn)腳跟。
如果躬下身來,在縣城認真真地做咖啡,我覺得一年時間便有希望成長起來。消費者對咖啡的味道是慢慢接受的狀態(tài),時間越久,越有彌久留香的感覺,不像奶茶齁甜,喝多會膩。消費者一旦習慣咖啡的味道,就不會輕易放棄,而且受眾多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,他們對健康、品質有要求,咖啡恰好可以滿足。
最近我計劃將咖啡獨立出去,在酒館旁邊單獨開店。我發(fā)現部分年輕女孩對酒館有畏懼感,這會影響咖啡生意,此舉也是想讓兩家店的客群慢慢融匯,抓住另一部分咖啡群體。走上正軌后,我還有意在咖啡館旁邊開一家花店、烘焙店,打造地標性質的街頭文化區(qū),使其成為縣城人放松的首選之地。
事實上,在縣城開咖啡館有掣肘也有優(yōu)勢。
一般來說開店要挑選地段,不少老板斥巨資租店鋪,在縣城并不需要??h城本身不大,熟人介紹、或者一經打聽就知道店址在何處??h城房租低、運營成本低,也就意味著投資少,風險低。
雖然縣城不如一二線城市消費體量大、消費水平高,勝在客源穩(wěn)定,都是熟客,甚至店門一開,老板什么都不需要管,消費者“自給”,喝酒、聊天……久而久之形成大城市不具備的氛圍。
在縣城開店不要心急,第一步肯定是培養(yǎng)一批用戶,以我而言,一年不足1萬的房租低到三五年之內我沒有生存壓力,有信心做這件事。
有些人存在“小城大店、大城小店”的認知,我覺得在縣城不適用,倘若大店經營不利,后期租金等各方壓力飆升,也不利于轉型,莫不如做“小店、多店”,在小店上花心思,賦予其價值感,讓很多人覺得花十多元買一杯咖啡很值得。
縣城開咖啡館并不需要花錢做廣告,商家只需要告訴人們當地開了一家店即可,而這部分可以由短視頻完成,有時結果還能出乎意料。
我平時經常拍抖音記錄店鋪日常,前幾天有一條視頻“爆了”,為店里帶來四五萬的營業(yè)額,而且靠短視頻還能慢慢培養(yǎng)用戶認知。
縣城雖小,生意經并不少,想要在縣城做好咖啡館,就得有別人難以超越的壁壘優(yōu)勢,能力過硬、資源豐富、態(tài)度積極等都必不可少。
即便在縣城開咖啡館面臨諸多問題,不可否認,餐飲下沉是大勢所趨,事實也證明一些低線區(qū)域的消費力驚人。就處于貼身博弈的餐飲行業(yè)來說,下探或許能緩解部分焦慮,挖掘出第二增長曲線,收獲意外之喜。
對于被小吃攤、面館環(huán)伺的縣城人來說,也需要新審美、新餐飲來刺激味蕾,畢竟消費者是需要被啟蒙和培養(yǎng)的。
本文轉載自餐盟研究,作者:崔小南
頭條資訊
專欄作者
尋餐提示:創(chuàng)業(yè)有風險,投資需謹慎 備案號:蜀ICP備2021016936號-3
版權所有:尋餐網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使用
尋餐網公眾號
尋餐網微博